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世界主流的烈酒度数基本在40度左右。
但中国的白酒度数就多样化了,分4个档次:低度、中度、高度和特高度。其中低度酒18-38度,中度酒39-48度,高度酒50-68度,特高度酒70度以上。
在搞清楚为什么我国白酒的度数是42、52和53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中西方白酒度数分别是怎么来的?
在蒸馏酒刚出现的时候,西方烈酒也并没有度数的概念,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仪器可以去量度数。西方烈酒的度数要从17世纪的欧洲说起,当时英国水手的工资是用烈酒来替代的,为了避免黑心船长在酒里掺水,船员们就发明了检测方法,把酒浇在火药上,如果还能点燃,证明所发放的酒就是合格的酒,而在正常室温下,酒精被点燃的最低的度数就是40度,所以船长们自然是以刚好到及格线的酒精度发放烈酒,这样的利益才会最大化,最后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习惯。
在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酒精计还没有流行,酿酒师傅通过酒花大小来看度数,也叫“看花摘酒”。那个时候还没有降度技术,酒厂接出来多少度就是多少度,只看质量等级,不看度数。像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酒,掐头去尾,接出来的酒混合在一起是50多度;浓香型是分段接酒,一般是60多度。不过在当时喝酒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家也都乐于喝点儿度数高的,所以很多酒厂都是憋着劲儿要去做高度酒,有的甚至把度数做到70多度。后来为了节约粮食、提高产能,国家开始提倡降度,这个时候发现低度酒也就只有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了,所以大家都跟着做出了53度和52度,最终奠定了酱香53度、浓香52度的格局。
改革开放后,为了迎合国际市场主流的40度,中国白酒开始了进一步的降度数,经过我国各大酒厂的不懈努力,在第五次评酒会上白酒度数做到了从20多度到60多度全覆盖,但是随着市场交出的答卷,只有42度、52度和53度最受欢迎。
所以,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白酒度数就是42度、52度和53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