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聯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8個邦、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每一個邦都有各自的民選政府,而聯邦屬地及國家首都轄區則由聯合政府指派政務官管理。
此外,雖然印度在南極洲並沒有擁有土地,但在當地亦建有二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及Maitri基地。
基本介紹
中文名:印度行政區劃外文名: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India邦:28個聯邦屬地:6個國家首都轄區:1個
行政區劃列表,區劃級別,行政區劃詳表,歷史沿革,主要城市,
行政區劃列表印度行政區劃列表如下圖所示:序號名稱首府人口面積(平方公里)官方語言1德里(國家首都轄區)新德里167879411490印地語2哈里亞納邦昌迪加爾[1]2535146244212印地語3旁遮普邦昌迪加爾[2]2774333850362旁遮普語4喜馬偕爾邦西姆拉686460255673印地語5北阿坎德邦德拉敦1008629253483印地語6查謨克什米爾邦斯利那加12541302101387[3]烏爾都語7拉賈斯坦邦齋浦爾68548437342269印地語8中央邦博帕爾72626809308252印地語9北方邦勒克瑙199812341243286印地語10古吉拉特邦甘地訥格爾60439692196024古吉拉特語11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112374333307713馬拉提語12果阿邦帕那吉14585453702貢根語13卡納塔克邦班加羅爾61095297191791卡納塔克語14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3340606138863馬拉雅拉姆語15泰米爾納德邦金奈72147030130058泰米爾語16安得拉邦海得拉巴49506799160205泰盧固語17恰蒂斯加爾邦賴布爾25545198135194印地語18奧里薩邦布巴內斯瓦爾41974218155820奧里薩語19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9127611588752尼泊爾語、孟加拉語20賈坎德邦蘭契3298813474677印地語21比哈爾邦巴特那10409945294163印地語22錫金邦甘托克6105777096英語23阿薩姆邦迪斯布爾3120557678550阿薩姆語24梅加拉亞邦西隆296688922720英語25特里普拉邦阿加爾塔拉367391710492廓博羅克語、孟加拉語、英語26米佐拉姆邦艾藻爾109720621081英語、印地語、米佐語27曼尼普爾邦因帕爾285579422347曼尼普爾語28那加蘭邦科希馬197850216579英語29拉克沙群島卡瓦拉蒂6447332英語30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布萊爾港3805818249印地語、英語31達曼第烏達曼243247112英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貢根語32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錫爾瓦薩343709491古吉拉特語、印地語33昌迪加爾昌迪加爾1055450114英語34本地治里本地治里1247953492英語、泰米爾語[1][2]:昌迪加爾既是印度的聯邦屬地,又是哈里亞納邦和旁遮普邦的首府。[3]:查謨克什米爾邦的面積為印度實際控制的面積。[5]: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昌迪加爾、達曼-第烏、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拉克沙群島、本地治里為印度的6個聯邦屬地區劃級別現行印度行政區劃主體上為四個層次和五個層次並存的格局,大致為一級行政區、縣、鄉(市)、村(鎮)四級制與邦(一級行政區)、專區、縣、鄉(市)、村(鎮)五級制。印度城市,不論大小,絕大多數隸屬於縣,鎮與村則隸屬於鄉。實行邦、縣、鄉、村四級制的有16個邦和國家首都轄區總計17個一級行政單位;另外,聯邦屬地絕大多數也屬於四級模式。實行邦、專區、縣、鄉、村五級制的有11個邦。印度全國劃分為35個一級行政區,分為三類即邦、聯邦屬地、聯邦首都轄區,其中邦為主要形式共28個,另外有6個聯邦屬地和首都德里轄區。行政區劃詳表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2) 首府 縣區數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0德里 Delhi▲ 印度斯坦族-首都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1特倫甘納Telangana泰盧固族3,355,000114800海得拉巴Hyderabad 312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3旁遮普 Punjub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4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5北阿坎德 Uttarakhand 印度斯坦族帕哈里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6哈里亞納 Haryāna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7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8北方 Uttar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9中央 Madhya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10恰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11比哈爾 Bihār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12賈坎德 Jharkhand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13錫金 Sikkim 尼泊爾族/雷布查族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14阿薩姆 Assam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15曼尼普爾 Manipur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16特里普拉 Tripura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17那加蘭 Nāgāland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18梅加拉亞 Meghālaya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19米佐拉姆 Mizorām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20西孟加拉 West Bengal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21奧里薩 Orissa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22古吉拉特 Gujarāt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23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bai 35
24果阿 Goa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25安得拉 Andhra Pradesh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26卡納塔克 Karnātaka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27喀拉拉 Kerala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Thiruvananthapuram 1428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du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a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b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c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泰米爾族-前法屬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d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 Dādra & Nagar Haveli▲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e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f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歷史沿革今日的印度行政區劃有五個源頭:前英屬印度的行政區劃,於1947年後保留在印度的部份。前法屬印度於1950年代中拼入印度的部份。前葡屬印度於1960年代中拼入印度的部份。於1960年代中印戰爭後取得的領土。於1970年代兼併錫金。殖民時期英屬印度包括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由兩種不同性質的行政區域組成:省(Province):由印度總督(Viceroy)委任省督(governor)、最高專員(chief commissioner)或行政官(Administrator)管理,直接由英屬印度政府統治。英屬印度有15個省:阿茲梅爾和梅爾華拉(Ajmer-Merwara)阿薩姆(Assam)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孟加拉(Bengal)比哈爾(Bihar)孟買管轄區(Bombay Presidency)中央省和貝拉爾(Central Provinces and Berar)(注意“中央省”的“省”為眾數,即“中央諸省”之意)古爾格(Coorg)德里(Delhi)馬德拉斯管轄區(Madras Presidency)西北邊境省(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奧里薩(Orissa)
旁遮普(Punjab)信德(Sind)聯合省(United Provinces)土邦(Princely state):由世襲的土王統治,土王承認英國的宗主權,而換取對內的自治。各土邦大小不一,由最大的人口逾千萬的海得拉巴邦(Hyderabad state),至迷你型的土邦都有。多數的土邦歸英國駐當地的政治監督官(political agent)管轄,而這些政治監督官對上向某一省份的省督負責。但在一些較大的土邦,如海得拉巴、瓦多達拉、邁索爾,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其政治監督官則直接向印度總督負責。與英屬印度同時期的還有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然而此兩個歐洲國家在印度的領地都只限於沿岸的幾處小地方。葡屬印度包括果阿、達曼和第烏,及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而法屬印度則包括金德訥格爾、雅南、本地治里、卡來卡及馬希。1947年至1956年 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印度的各省和土邦分別劃到印度或巴基斯坦,而旁遮普及孟加拉兩個省就按宗教的分界線一分為二納入兩國。海德拉巴邦位於印度中央,其人民多信奉印度教,但其穆斯林土王卻不希望加入印度,因而打算保持獨立,但在印度軍隊介入下,最終加入了印度。查謨—克什米爾的人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但其土王信奉印度教,因此希望加入印度。1947年至1956年於1947年獨立至1950年印度共和國成立期間,各土邦都被納進新建立的省內,由印度總督委任稱為“拉爾巴拉木”(rajpramukh)的土邦總督管治。1950年,印度憲法生效,印度總督制廢除,印度將全國的行政區域分為幾個類別:類別A:前英屬印度的省,由選舉產生的邦總督及邦立法機關管治。當時有9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阿薩姆Assam西孟加拉West Bengal、比哈爾Bihar、孟買邦Bombay state|Bombay、中央邦Madhya Pradesh(前中央省和貝拉爾Central Provinces and Berar、馬德拉斯邦Madras state、奧里薩Orissa、Punjab, India|Punjab、Uttaranchal,及北方邦Uttar Pradesh(前聯合省United Provinces)。類別B:前英屬印度的土邦,或由幾個土邦組成的新行政區域,由拉爾巴拉木管治。當時有8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海德拉巴邦Hyderabad state|Hyderabad、索拉什特拉、Mysore state|Mysore、Travancore-Cochin、Madhya Bharat、Vindhya Pradesh、Patiala and East Punjab States Union(PEPSU),及Rajasthan。類別C:既有前英屬印度的省,又有土邦,由最高長官管治。當時有10個邦屬於此類別,分別是:德里Delhi、Kutch、Himachal Pradesh、Bilaspur、古爾格Coorg、Bhopal、Manipur、Ajmer及Tripura。查謨和克什米爾於1957年前一直保持特殊地位。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作為一個屬地,直接由印度總統委任總督管治。至於法屬印度,其中的Chandernagore於1949年投票加入印度,並於1952年正式成為印度的一部份、於1954年成為西孟加拉邦的一部份。法屬印度的其他地區,即本地治里(Pondichery)、雅南(Yanaon)、卡來卡(Karikal),及馬希(Mahe),於1954年歸印度管治,這四個地區於1962年正式共組成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葡屬印度的Dadra and Nagar Haveli於1954年被印度占領,而果阿Goa、達曼Daman、第烏Diu則於1961年遭占領,原葡屬印度分別組成為三個聯邦屬地。
1953年,馬德拉斯邦Madras state北部操泰固盧語(Telugu)地區投票成立新的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是印度皂第一個“語言邦”(linguistic states以語言分布而依據而成立的邦)。1956年至現在 1956年,邦重組法案生效,原A、B、C三個類別被取消,並按語言分界對各邦界線進行重劃。新成立的邦多數承襲自原屬類別A的省,包括有阿薩姆Assam、西孟加拉West Bengal、比哈爾Bihar、Maharashtra、古吉拉特Gujarat、Kerala、中央邦Madhya Pradesh、Madras state|Madras、Mysore、Orissa、Punjab、Rajasthan,及北方邦Uttar Pradesh。而德里Delhi、Himachal Pradesh、Manipur、Tripura、本地治里Pondichery、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及Laccadive, Mincoy, and Amandivi Islands則成為聯邦屬地。其餘的邦都歸併入新成立的邦和聯邦屬地。1956年至現在於1956年後有幾個新的邦和聯邦屬地從原有的邦分割出來。Haryana於1966年從旁遮普邦分出,而阿薩姆邦則分出了Arunachal Pradesh、Meghalaya、Mizoram及那加蘭Nagaland四個聯邦屬地。於2000年有三個新的邦成立,包括從比哈爾邦南部分出Jharkhand、從中央邦Madhya Pradesh東部分出Chhattisgarh,及從北方邦Uttar Pradesh西北部分出北安查爾Uttaranchal。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此外,有幾個聯邦屬地後來升格為邦,包括果阿Goa、Arunachal Pradesh、Meghalaya、Mizoram,及那加蘭Nagaland。主要城市印度100萬以上人口城市如下表。CC普查城市人口,AC普查都市區人口,資料來源:citypopulation.de,按照人口序位。Rank 城市名 所屬邦(區) CC2001 AC2001 1 孟買 Mumbai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 2 德里 Dilli 德里中央直轄區 9,817,439 12,791,458 3 加爾各答 Kolkata 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 4 班加羅爾 Bengalūru 卡納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 5 金奈 Chennai 泰米爾納德邦 4,216,268 6,424,624 6 艾哈邁達巴德 Ahmadābā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 7 海得拉巴 Haidarābā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 8 浦那 Pune 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 9 坎普爾 Kā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 10 蘇拉特 Sū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 11 齋浦爾 Jaipur 拉賈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 12 勒克瑙 Lakhnau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 13 那格浦爾 Nāgpur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 14 印多爾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 15 博帕爾 Bhopāl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 16 盧迪亞納 Ludhiā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 17 巴特那 Patna 比哈爾邦 1,376,950 1,707,429 18 巴羅達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 19 塔那 Thā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買 20 阿格拉 ā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 21 卡延 Kalyān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孟買 22 瓦拉納西 Vārā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 23 納西克 Nāshik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 24 密魯特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 25 費爾達巴德 Farīdābād 哈里亞納邦 1,054,981 1,054,981 26 豪拉 Hāora 孟加拉邦 1,008,704 加爾各答 27 Pimpri-Chinchwad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浦那 安拉阿巴德 Allahābā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阿姆利則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 維沙卡帕特南 Visākh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 加茲阿巴德 Ghāziābā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 拉傑果德 Rā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 賈巴爾普爾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 哥印拜陀 Coimbatore 泰米爾納德邦 923,085 1,446,034 馬杜賴 Madurai 泰米爾納德邦 922,913 1,194,665 斯利那加 Srīnagar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894,940 971,357 維傑亞瓦達 Vijayawā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 由於印度的城市數量多人口龐大,在各邦的分頁面中,我們列出2001年普查時人口滿10萬的城市。
Rank 城市名 所屬邦(區) CC2001 AC20011 孟買 Mumbai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2 德里 Dilli 德里中央直轄區 9,817,439 12,791,4583 加爾各答 Kolkata 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4 班加羅爾 Bengalūru 卡納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5 金奈 Chennai 泰米爾納德邦 4,216,268 6,424,6246 艾哈邁達巴德 Ahmadābā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7 海得拉巴 Haidarābā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8 浦那 Pune 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9 坎普爾 Kā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10 蘇拉特 Sū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11 齋浦爾 Jaipur 拉賈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12 勒克瑙 Lakhnau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13 那格浦爾 Nāgpur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14 印多爾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15 博帕爾 Bhopāl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16 盧迪亞納 Ludhiā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17 巴特那 Patna 比哈爾邦 1,376,950 1,707,42918 巴羅達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19 塔那 Thā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買20 阿格拉 ā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21 卡延 Kalyān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孟買22 瓦拉納西 Vārā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23 納西克 Nāshik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24 密魯特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25 費爾達巴德 Farīdābād 哈里亞納邦 1,054,981 1,054,98126 豪拉 Hāora 孟加拉邦 1,008,704 加爾各答27 Pimpri-Chinchwad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浦那安拉阿巴德 Allahābā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阿姆利則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維沙卡帕特南 Visākh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加茲阿巴德 Ghāziābā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拉傑果德 Rā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賈巴爾普爾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哥印拜陀 Coimbatore 泰米爾納德邦 923,085 1,446,034馬杜賴 Madurai 泰米爾納德邦 922,913 1,194,665斯利那加 Srīnagar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894,940 971,357維傑亞瓦達 Vijayawā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