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凫峰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山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结合地名特点,打造了“凫粮、凫果、凫菌、凫茶、凫蔬”为核心的产品体系。2023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10万元,预计年底可达近400万元。
加强要素融合,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高位推动,镇党委相继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对全镇的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各包村领导走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民意,收集并采纳发展建议30余条。坚持机制保障,成立“‘五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调度、问题协调、督办落实等系列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坚持内优外引,选派各村书记先后6次赴先发地区学习成熟经验,有效打牢理论基础;李源村与外县兄弟村落成立乡村发展“五村”联盟,持续扩大“朋友圈”;长期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培育情况进行把脉会诊。
加强整体培育,压实发展链条。注重顶格突破,将“五凫”特色产品纳入各村产业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细化了产业结构、产品类型,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五凫”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形成“一翼带六村”的产业空间布局。注重推陈出新,成立“凫绿茶业协会”,研发珠茶、剑兰等绿茶新品种,建设“凫绿茶客厅”,用电商新媒体带货传统农业。注重提质扩量,新建辣椒基地10余亩,大棚果蔬种植面积扩大至17.5亩,举办“凫粮”种植农户签约仪式,水稻种植规模由130亩攀升至1300亩。注重基地建设,以茶果共养模式种植40余亩“八戒山瓜”和优质茶苗;实施“稻耳”轮作,种植17.1万棒“凫菌”,建成1200平方米袋料食用菌加工场。
加强品牌牵引,抓实发展质效。突出产品特点,积极推进“茶园绿色防控”,确保全域“凫茶”无农残;将“凫粮”送交市级权威机构进行全面检测,连续2年抽检,重金属等有害残留远低于国家标准。丰富产品内涵,以“五凫”产品为引擎,擦亮“凫峰”IP,联动“印象凫峰”系列农旅活动,搭建“五凫”产销平台,产品专柜累计吸引万人次咨询购买;利用好“凫粮”废弃秸秆,设立“稻田艺术”打卡点,形成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研学基地。拓宽产品营销,创建“凫茗香”茶叶品牌,推出3个系列6款不同规格的新颖礼盒,县内外消费者一致好评点赞;研发“福来凫味”干货伴手礼,与县内各大商超、机关单位形成订单合作,节假日前夕连续售罄,获得市场认可。
加强联农带农,做实发展内核。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联结,把“村集体、大户、一般农户”紧紧“捆”在一起。对全镇土地使用、原料批发、产品售卖等环节进行统管统销,积极吸纳村民为社员,鼓励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农机、耕地等作价入股加入,年末按照出资比例,综合全年经营情况进行分红,2022年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超0.8万元。以“劳务输出”为抓手,为全镇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吸收低保户、特困户等低收入人群进入基地工作,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增收的双赢。截至目前,仅“凫菌”基地解决劳务3000余人次,年创造社会效益超过40万元。(李翔)